我们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标准,对市城区西湾水厂等3个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环境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5个环境问题。
熊船长说,在江面漂浮物多的时候,这些自动化的装备就能派上用场了。刘松干清漂已经七八年了,说起自己的工作轻描淡写。
这样的一艘船,一天就能收集40吨垃圾。刘古军出生在渔民世家,在做清漂之前,他主要在长江上跑轮渡。不仅在万州,下游的云阳、巫山等地也有专业的清漂队伍。记者看到,4艘机械化清漂船停靠在清漂码头。随着工作深入开展,清漂的自动化程度也在提高。
其余时间属于江面保洁阶段,每天也要打捞三四十吨垃圾。他还摸准了漂浮物的规律,教队员们用巧劲,打捞效率明显提高。考核数据将采用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
济南市还规定,各县区获得的补偿资金统筹用于行政区域内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项目,应当制定资金使用方案,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对PM2.5和PM10平均浓度每季度内3个月同比均分别下降的县区,给予100万元奖励;PM2.5和PM10其中一项指标季度平均浓度同比上升的县区,上缴100万元。某县区污染物浓度改善补偿资金额度=考核得分生态补偿资金系数。资金使用方案报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审查。
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规定对PM2.5和PM10平均浓度每季度内3个月同比均分别下降的县区,给予100万元奖励;反之,如果PM2.5和PM10其中一项指标季度平均浓度同比上升的县区,则需要上缴100万元。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济南市环保局、市财政局按确定的公式对各县区考核并计算补偿资金。新旧办法的不同之处在于,PM2.5在新办法考核中的权重有所下降,而PM10、SO2的考核权重分别上升。新办法出台后,旧办法同时停止执行《意见》明确,将以三区三线为依据,强化生态保护,确定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分别建立森林保护补偿制度、草原保护补偿制度、湿地保护补偿制度、荒漠保护补偿制度、水源地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相关制度,是实施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宁夏回族自治区日前出台《关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自治区空间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将在森林、草原、湿地等七大重要生态领域,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其中包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对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居住生活的农户以及其他影响生态环境的主体进行有计划、分批次逐步退出,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新增开发建设行为出现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整合中央和自治区生态保护资金,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或恶化的地区,增加或扣减转移支付资金。为确保生态保护补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
《意见》明确,将以三区三线为依据,强化生态保护,确定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分别建立森林保护补偿制度、草原保护补偿制度、湿地保护补偿制度、荒漠保护补偿制度、水源地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日前出台《关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自治区空间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将在森林、草原、湿地等七大重要生态领域,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为确保生态保护补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意见》提出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其中包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对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居住生活的农户以及其他影响生态环境的主体进行有计划、分批次逐步退出,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新增开发建设行为出现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整合中央和自治区生态保护资金,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或恶化的地区,增加或扣减转移支付资金。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相关制度,是实施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赵英民、刘华,纪检组长吴海英出席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7月10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听取《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针对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谋划开展专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奔着问题去,严肃查处问责,不解决问题决不收兵。加快推进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等改革,支持保障河长制在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会议指出,《土十条》发布实施一年多,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李干杰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听取《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议要求,下一步应从三个方面抓好《土十条》贯彻落实。
三要健全完善机制,有效落实各方责任。二要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抓紧与地方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水十条》的根本目标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各项措施也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和确定的。
研究建立重要流域水资源利用上线、水环境质量底线、水生态功能保障基线三条红线,完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和有关部门都已形成贯彻《水十条》具体方案和任务分工,建立工作台账。《水十条》实施以来,总体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严防新增污染,加强污染地块开发再利用等风险管控,继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和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水十条》落实,要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一要看紧质量。要通过开展评估考核和专项督查,对准台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夯实基础,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要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倒逼《水十条》各项任务完成,倒逼各地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能公开的全部公开,调动公众力量,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难度大、基础差,土壤污染底数不清、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经济可行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综合施策,攻坚克难,推动《土十条》尽早落地见效。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水十条》落实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集中力量,抓紧抓好相关工作。推广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利用好专项督查和中央环保督察机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责任。充分发挥土壤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作用,推动有关部门行动起来。
各相关司局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土壤污染防治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之一,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从重点入手,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落实。
在条上,要突出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纳污坑塘治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风险源管控等工作;在块上,要着力推进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新三湖(洱海、丹江口、白洋淀),以及长江、海河、跨国界河流等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要优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